所在縣市: 花蓮縣秀林鄉
里程:單程10.6公里
步道類型:郊山步道
步道型態:必須折返
海拔高度:120~900公尺
高度落差:780公尺
路面狀況:土徑、木棧階梯
所需時間:2 天 (往返)
難易度:中
所屬園區:太魯閣國家公園
山系:中央山脈
最適季節:全年
申請入山:否
申請入園:否
大眾交通
客運:
從花蓮火車站或新城火車站搭乘公車(花蓮客運、臺灣好行巴士、太魯閣客運),至太魯閣閣口或太魯閣台地(遊客中心/國家公園管理處),再徒步經得卡倫步道入口前往。
開車:
開車沿台8線、台9線可到太魯閣台地,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停車場公廁旁。由得卡倫步道登入後,爬到最高點處,就可接到大禮大同步道。
花蓮客運1126、1129、1133、1141:花蓮火車站搭乘,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站下車。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,由得卡倫步道進入,即可接大禮大同步道。
花蓮客運1126
https://www.taiwanbus.tw/information.aspx?Line=3861&Lang=
花蓮客運1129
https://www.taiwanbus.tw/information.aspx?Lang=Cht&Line=3840
花蓮客運1133
https://www.taiwanbus.tw/information.aspx?Lang=Cht&Line=3844
花蓮客運1141
https://www.taiwanbus.tw/information.aspx?Lang=Cht&Line=4540
路線:
第一天:遊客中心/得卡倫步道登山口→(3.7K, 170分鐘)→大禮部落、大禮教堂→(6.9K, 240分鐘)→大同部落(宿)
第二天:大同部落→(6.9K, 220分鐘)→大禮部落→(3.7K, 150分鐘)→遊客中心/得卡倫步道登山口
備註:
1.大禮大同步道單程10.6公里,約6~7小時步程,入口共有三處:
A.得卡倫步道:入口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,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。
B.臺電輸水管:蘇花公路錦文橋北側旁(舊台九線往北),沿臺電輸水管(綠色)旁階梯往上走,進入砂卡礑林道,往大禮方向前行。
C.砂卡礑步道:五間屋至三間屋路段損壞封閉,不時封閉,需確認通行才能前往。
2.地形陡峭、濕滑,道路錯綜複雜,需良好規劃行程並控制行進時間。
3.可與立霧山、千里眼山、清水大山連走,屬健腳行程,需安排3~4天的時間。
4. 前往大禮可安排一天的行程,但前往大同需二天行程,目前二處部落居民多移居山下,不能於山上部落住宿住宿,必須事先預訂。
5.本步道位於一般管制區,為原住民保留地,請尊重當地居民之生活文化,並請勿擅入民宅及耕地。
第一站 大禮部落(舊稱赫赫斯,Xoxos)
大禮部落海拔915公尺,太魯閣人舊稱「Xoxos」,分為上、下兩部落。上部落在原大禮派出所上方高地,民國68年,居民移居山下,部分居民仍常回到原部落從事農耕。
得卡倫步道是以初到臺地的得卡倫部落為名,是「楓香」的意思。路段是扶搖直上的木板階梯,全長約1.3公里,沿路設立的欄杆及休憩平臺可以攀附緩步行走。
得卡倫步道至大禮部落大約2.3公里長的土徑石階,海拔900公尺左右。原始的山徑雖沒有雜草叢生,在高度落差較大的幾個地方,不時得手腳並用攀附而上。
到了山頂連接砂卡礑林道起點,也是索道的起點,當年林道和索道都是運送木材的重要通道。因此仍可看到路旁生鏽起重機具,訴說著舊時林業伐木發達的歷史。
沿著砂卡礑林道繼續前走6.2公里,可抵達大同部落。或是在雲霧山嵐環繞的環境中,走入桂竹林、馬纓丹等植物夾道的小徑,一窺大禮部落之美。舊稱赫赫斯(Xoxos)的大禮部落,是植物「黃杞」的意思
沿著山坡緩降的部落,現在只剩幾座屋舍,坡地和臺地種植些果樹農作。偶爾看到輸送村民物資的流籠設施,和已經廢棄的教堂及派出所
大禮教堂
大禮大同的標誌性建築,據教會文獻記戴,大同大禮在 1936 年建立教堂,日本統治期間曾禁止牧師到部落傳教,但居民仍會至山洞秘密聚會。現在有時間會有人在此留宿,可算是一個中途的休息站。可惜的是教堂現在沒人維護,而且不時留下遊人的垃圾,歷史性的建築物工受普岌岌可危的滅絕危機。
第二站 大同部落(舊稱砂卡礑,Skadang)
大同部落又稱砂卡礑部落,太魯閣人稱為「Skadang」,意思是「臼齒」。位於砂卡礑溪中游左岸上方之平台,高度為1128公尺,日治時期曾於此地設有駐在所,管理附近之太魯閣族部落,至民國34年始廢止。目前居民種植玉米、青椒、高麗菜、四季豆、甜柿、雪蓮等作物。 近年大同大禮居民組成「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」,以「與自然協調、對環境友善」為前提,致力部落的營造。